<!--go-->
包围圈尚未合拢。
侦查结果显示,切断铁路线的主要是毛奇部奥斯曼軍队,人数也并不多,不超过五万。毛奇不可能做到悄无声息的抽调太多兵力,出现在尼古拉耶夫以北,尤其是他在正面发动进攻的时候。
但更危险的是,十余万奥地利軍队也出现在了附近。为什么敖德萨突围的时候,正面三十万奥地利軍队没有发动进攻,因为他们将主要兵力用于向北方迂回了。他们沿着敖德萨通往基辅的铁路线,一路攻到了沃兹涅先斯克,占领了这里的跨南布格河的铁路桥梁。
然后渡过河流向东快速推进,目的很明显,一面是为了切断流入尼古拉耶夫的因古尔河,一面是为了跟毛奇军汇合,因为毛奇军切断铁路后,也在向因古尔河方向突击。
但穆拉维约夫现在的情况,主力一方面在尼古拉耶夫抵抗毛奇的猛攻,一方面在敖德萨方向支援撤退,但凡是能用的兵力,几乎都有任务。说白了,毛奇的战略确实精妙,利用内线战术,大量牵制俄军兵力,然后在外线机动,构筑一个小包围圈之外的大包围圈。确实大胆,但都是基于自身兵力更强的情况下。
当然换一个人,在兵力更强的情况下,可以击败对手,但未必能全歼对手。总之打歼灭战的难度,永远都比击溃战难度打的多。中国人围歼两百万俄军,动用的兵力不也比俄军多的多吗,不同样是大迂回战术的经典。
穆拉维约夫陷入了困境,他只能咬紧牙关抽调机动兵力,派出了大量骑兵前往争夺铁路控制权,同时向沙皇求援,他的兵力实在是太薄弱了。
沙皇愤怒了,大骂穆拉维约夫,声称要罢免他,还要追究他的军事责任。可现在却必须要救穆拉维约夫,不能让他手里的五十万人被人围歼啊。否则这场战争就打不下去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