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跟中国通商,成为他们摆脱困境的唯一机会,因此自然而然的支持本藩商人参与走私贸易。这跟伊丽莎白支持海盗是一个道理,就是没办法的事情。但幕府接二连三的制裁,导致跟强藩关系紧张。后来幕府接受开国,勉强缓和了关系,但幕府却将海关把持在手里,要求开港的藩国必须向幕府奏报,幕府派出海关奉行去管理港口。结果外贸中最大一笔利益,关税生生被幕府拿走了。
矛盾早已不可化解,贸易越是繁盛,强藩越是不满,战争是迟早的事情。只要有一个火星子,野火就会燎原。导火索是一次偶发事件,一艘英国船闯入了长州藩的下关,运输的是印度棉花,可因为幕府不接受来自英国的商船直接通商,决定扣押这艘船,英国人不配合,下关奉行要求长州藩派兵镇压,长州藩却擅自放走了英国商船。幕府大为不满,要求长州藩制裁相关的一些藩士。长州藩不肯接受,双方因此剑拔弩张,藩主毛利敬亲正好结束了参觐交代。此时有人向幕府告密,那艘英国船运输的,其实不是棉花,而是武器。长州藩勾结夷人,意图不轨。
幕府要求毛利敬亲来江户解释,但毛利以不合体制为由拒绝,他刚刚结束参觐交代,没理由再去江户,事实上他也怕。长州藩跟英国人有联系,这是事实,经济上,因为英国人送来的棉花更便宜,中国商人卖的贵,长州藩通过跟英国人的走私,从中获利不少。只是这次英国人不知道脑子哪里不对了,闯入幕府把持的马关港。
幕府以毛利敬亲和长州藩不敬为由,严厉斥责长州藩,然后经过跟其他强藩沟通,发现支持长州藩的不多,幕府早就对西南强藩擅自通夷不满,这不但意味着关税降低,还有未知的风险,尤其是他们阳奉阴违,等于公然破坏锁国法令,挑战了幕府的威信。但西南强藩相互勾结,一直让财政紧张的幕府投鼠忌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