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一天后,赵世安乔装打扮成一名平民观众混进书院的练马场,由于书院演武的消息传开,十里八乡的人都会来练马场凑一回热闹,不为别的,只是对书院的这些学子感兴趣,这里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平日里很难见到的世家公子,而且演武这种场面在别处不多见,就算有也不是他们这些小老百姓可以旁观的,而书院就不同了,书院不会拒绝任何人来课堂旁听,无论何时何地,就算是林青山他们正常上课的学堂外人也可以进入,这条规定就写在书院门前的石碑上,林青山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还特地去问赵幽兰这是个什么规矩,既然任何人都能来书院听课怎么平时不见有人上山,赵幽兰的解释很详细,因为这从来都不是什么秘密,书院一开始的形态类似于一个武侠门派,从来就没有收学费的先例,而且高度开放,听课的学生必须接受书院安排的杂务,这一点在现在的尼山书院也有体现,林青山他们每一个月都会被安排一次大扫除,还有轮流帮忙挑水,听说以前还有组织学生一年一度上山砍柴的传统,只是这些规矩后来都失传了,杂务逐渐被雇佣的杂役取代,现在的大扫除和挑水也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实际上书院每天都有专人打扫,学生只用负责自己的住所就行了,就连房屋漏雨家具损坏都有专门的工匠负责维修,这放在以前都是学生自己动手的范围,两种制度的分水岭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认为读书人高贵,不应做太多的杂务,所以颁布法令,每到农忙时节,由当地的官府出面组织人力帮忙耕种,对书院补贴和书院收取学费这个规矩远在孔孟之前,原因很简单,国家或君主重视教育,出钱补贴,这没什么好说的,就算是在神级的高阶文明体系中教育支出都会占到税收的百分之二十以上,抛开投资的比例不说,既然这个补贴在神级文明都能存在,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学费这个从古至今都没什么变化,可交可不交,交多少全凭自己心愿,只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学费成了一项攀比的指标,在自尊心的作祟下,不断有寒门子弟在书院门前三扣头之后无声离开,发展到东晋这里,社会阶层固化十分严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一方面,士族子弟有充足的时间和金钱去做各种事,而寒门子弟不到十岁便要为了家庭的生计而不停的奔波,书院逐渐成为了他们不敢前往的圣地,两个阶层的人共处一室,那么来自灵魂的刺痛比千刀万剐有过之而无不及,有很多穷人天真的认为这是他们与上流阶层沟通的机会,但是他们永远不知道自己将要付出的代价,也没有人想知道,直到审判日的到来。其实在这一方面,历史已经给出了结论,书院真正成了贵族的专属,连梁山伯这种最底层的学生都来自一个没落的士族,他在开学之时拿出的十两黄金是大多数平民一生都无法累计的财富,林青山有些时候稍稍计算了自己在书院的开销,他这种玩法并没有越过标准流程,但是依旧花费了白花花的五百多两白银,这笔钱看起来不多,但是这几乎是两年前整个林家庄整年的开销,林青山一个人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支出了整个林家庄近万人的花费,相比之下,收益仅仅只是见了一回世面,学到了很少的知识,还不如赵幽兰带给他的惊喜,很明显来书院的收支处于严重的倒挂状态,但是现在真的是猫抓糍粑脱不了爪子,林青山一旦离去,祝英台身边一定会围过来不少人,林青山现在已经可以断定现在书院至少有十个人已经知道了祝英台的真实身份,大部分人都在怀疑,包括山长和几位夫子,三年的时间足以让他们看穿祝英台的伪装,至于为什么没人揭穿祝英台,原因说出来很简单,也很可笑,撇开对祝家庄声誉的影响,对于书院来说,山长和两位夫子本着有教无类的态度,就算下面听课的是一只猴子,一条狗,一只猫,他们照教不误,学生们这里就更简单了,说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但这只是一个说法,祝英台则是一个活生生的颜如玉,揭穿她之后她回到祝家庄,书院就少了一个开心果,他们何必呢?客观的说,祝英台颜值身材都是一流,那一口沁人心脾的甜音更是世间少有。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