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第三天,马文才等人告别泊县前去自己的任地。林青山又发下一张公文,允许泊县内所有百姓自由迁徙,解除所有长短工契约。免税三年,每户人可以自由圈地十五亩,一个月后按迁徙结果重新统计户籍与田产,之前户籍直接作废。文书下发之后,整个泊县都沸腾了起来,大部分人都离开了现有的居住地前往深山老林开垦田地,泊县就地理条件来说比塖县好,但也只是好了一片水域,地形主要以山区为主,之前听师爷介绍泊县有三万人靠捕鱼为生,林青山顷刻间就知道了泊县的根本问题出在哪里,渔民跟农民不一样,就算泊县流域广阔,水产面积很大,但是就算整个泊县都是一片汪洋都不可能养得起三万渔民,按养殖面积来算,养活一个五口之家需要两百平方米的水域和至少三亩良田,想要鱼长得快就要多喂粮食,现在这个时代显然还没有给鱼投喂草料粮食这个传统,第一,有好田肯定直接拿来种粮食了,何必多此一举来种草养鱼呢?,第二,现在的人都缺粮吃,怎么可能拿粮食去喂鱼?如果没有系统性的管理,鱼的生长速度绝对无法超过渔民的捕捞速度,这个时代的捕捞技术还不足以让鱼断子绝孙,但是总体产量肯定会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种生活模式林青山小时候也有过感受,一片大约三百平米的堰塘里,夏季和秋季无论什么时候去钓,一天一两斤小鱼是乱有的,就算有四五伙人同时去,每天大概也是那个样子,因为林青山他们用的捕鱼工具就只是小玻璃缸加田螺或者鱼钩加蚯蚓,自制的鱼竿和鱼线。捕鱼距离仅限于离岸边五米远,想要钓上来一条大鱼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钓不上来大鱼的好处就是小鱼不会断,小鱼虽然长不大但是长得快,如果能去堰塘中间撒网捕鱼,一天四五斤也是能有的,综合每年放水种稻谷和收冬水的情况来看,每年那个堰塘的总产量应该有两千斤左右,假如一个人一天要吃一斤半的鱼才能维持体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总共需要五百四十七斤半,也就是说三百平米的水域一年只能养活不到四个人,可能活水比死水要好很多,但是最多也不会超过五个人,三万人维持生活那就需要一百八十万平米的水域,整个泊县可捕鱼的水域大约三百五十万平米,账面上来算好像供给三万人的生活绰绰有余,但是鱼只用清水煮就能吃了吗。要不要放点盐?还要不要点油?一年到头衣服破了洞要不要去买几尺布来缝补?生了病要不要花钱买点药吃?抛开这些问题不谈,泊县那三个占着大部分水域的大地主每顿吃饭总不可能跟那些穷渔民一样吃清汤鱼吧,林青山到任,每个家族就送来了一万多两的供奉,这些钱肯定也是从鱼和渔民身上榨出来的油水,相比起泊县的水域,更大面积的荒山占泊县八成的面积,必须要把一部分渔民转成农民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对于三个家族来说,羊少了,能薅到的羊毛肯定也会减少,他们肯定打心底里是不乐意的,但是迫于林青山的淫威他们也不敢说什么,只能听天由命,况且这还没有动到他们的根本利益,他们收入的大头是垄断泊县的商业,平均一个百姓花出去五两银子,起码有三两的利润都进他们的口袋,整个泊县的钱都在这区域内打转,直到最后被他们收进库房。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