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十,就要过年了。
榆树村的家家户户,都开始做年料,为过年做准备。
所谓的“年料”,是当地的土语,泛指除了衣服鞋袜跟肉类之外的,各种年货。
榆树村千百年来,都有这样的习俗,每到过年的时候,无论贫穷还是富裕的人家,都一定做油糍跟糍粑。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用熟糯米饭放到石臼里,捣成泥状制作而成,是南方各族的吃。在千百年前,就流行于南方各地。
而油糍,制作方法也不复杂,就是将糯米磨成浆,倒入布袋压干水分,干浆掰散。红板糖下锅,加水熬成糖浆,滤去杂质,与掰散的干浆揉成粘糖团。每次取糖团剂些许,稍按扁,捏紧收口,放在净纱布上,用手指稍按成凹形状,制成油糍生坯。最后,大锅内加花生油,烧到四成热时,放入油糍生坯,用火炸至浮出油面时改用中火,待油温升至六成热时,继续炸油糍,炸至金黄色时捞起,沥去油即成。
起锅后的油糍,就跟一个个乒乓球似的,圆圆的,象征着团团圆圆。
富裕一点的人家,还会做江米条、米花糕、油角、花生饼、豆饼。还有,红瓜子、向日葵,也是少不聊。
这些东西,当然不是单纯做来让家人吃的,主要是为了待客走亲戚之用。比如,出嫁的女儿,大年初二回娘家的时候,是一定要带一篮子的年料去娘家的。到时候,娘家一般会收下一半,然后再添三分之一自家的年料,让女儿带回婆家去。
这是有来有往的意思,也是交换着,品尝一下女儿(娘家)的年料。
另外,腊肉腊鱼腊鸡,也是少不了要做的。
回娘家的时候,也是必然要带一条腊肉的。到时候,娘家也是会收下半条,余下半条会让自家女儿带回婆家去。不过,腊肉的话,娘家就不会再添上自家的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