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二郎和瑾娘随三郎一道去了帽儿胡同。
帽儿胡同附近有一处颇负盛名的私塾,虽是私人办学,但名声也就仅次于国子监和四大书院。当时瑾娘在此置宅,想法很简单。就是想着孩子们若有疑难问题,可过来这里寻找私塾的先生们指教。若是为了增进学问,在这边住上一些时日也是可以的,这样方便他们学习。
可惜宅子买了不久,长安长平就被徐二郎安排到应书院求学去了。书院中有可以和他们辩论的同窗好友,又有为他们答疑的先生,他们有了疑惑在应书院就可以得到满意解答,自然用不着再跑到帽儿胡同来求教。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宅子就空置下来。
当时翩翩帮着瑾娘理家时,还琢磨过将这宅子租出去。毕竟来帽儿胡同求学的学子非常多,有些人家心疼孩子还要过来陪读,选择一个好的住宅必不可少。这宅子若是租出去,一年下来也有几百两银子,这些银子看着数目不大,可总归是收益,总比让宅子空置着,每年还要帖银子维护修缮好。
瑾娘知道翩翩的话有道理,但最终却没同意。在她看来,府里留一幢空置的宅子很有必要,因为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了。别的且不,就徐二郎在朔州结识的几个好友,他们分不如徐二郎,科举时在秋闱或春闱折戟。可科举是他们鱼跃龙门、脱胎换骨的唯一一条路,所以他们绝不会放弃。
那些人还要进京复考,届时她与徐二郎去了外地,那些人肯定也不好意思住进徐府。那安排他们在外边的宅子落脚就很合适了。一来清净,没人打扰;二来也省得他们不自在。
别,这宅子空下后,还真被好几人借住过。像是王轲,他在春闱前一年辞掉书斋的活计,专心应付科举,随后被徐二郎安排到这里;像是郑顺明,来到京城后也是在此处落脚的;再有曾在平阳时指教过徐二郎的,明先生的自家侄子,明先生特意托付,徐二郎自然也给妥善的安排。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