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国之战】
“高平之战”对交战三方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北汉。
北汉是政治上的侏儒,称臣受册于契丹,对北面的契丹爸爸亦步亦趋。随之而来的是主权上的践踏和经济上的盘剥。
没有人愿意当孙子。刘崇迫切地希望提高北汉的国际声望,所以在高平目睹了后周的兵力弱势后,才坚决要求契丹援军袖手旁观,要以北汉自己的力量击败后周,借此向契丹炫耀北汉的实力,刷新契丹对北汉的态度。
没想到玩儿砸了,北汉的三万精锐被后周翻盘反杀,刘崇仅带着百余名贴身骑兵狼狈逃离战场,而“十万契丹铁骑”果真袖手旁观。
之后,后周乘胜进围太原。刘崇无奈,只能继续向契丹乞求援兵。
本欲借“高平之战”咸鱼翻身的刘崇,弄巧成拙,国际声望一落千丈,从此之后不得不更加依附于契丹爸爸。
刘崇因此忧愤成疾,一病不起。刘崇自觉时日无多,于是命皇子刘承钧监国摄政,半年后,刘崇在无限的失落和不甘中撒手人寰,享年60岁,在位4年。北汉政权随之迎来了第二位统治者——刘承钧。
据记载,刘承钧“性孝谨,勤于为政,爱民礼士”,使得“境内粗安”。“高平之战”打残了北汉,使得其新任统治者刘承钧无力觊觎汴州,只能安心休养生息。
刘承钧为了维护北汉政权,对内休养生息,对外则事契丹愈谨,每逢上表,必称儿,契丹在回复中也称其“儿皇帝”。
刘承钧喜提“儿二代”之美誉。
二,契丹
“高平之战”的主要参战方是北汉和后周,这里的评判标准是战争资源的投入,从这个角度来看,契丹只是一个酱油男的身份。
然而秤砣虽小压千斤,区区数千契丹铁骑却撬动了数十万人的战争,改变了战争走向,所以从对战局的影响力来看,契丹又是最为重要的点睛之笔。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