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七日后。
诸葛亮从太岁城的那些难民之中找到了一个年逾花甲的教书先生,还有一些有些知识的读书人,专门负责给幼儿启蒙。
同时徐帆也在中城创办一所书院,起名青山。
黎明城中所有幼儿皆可入学。
青山书院有四种班级,分别为甲班,乙班,丙班,丁班。
之前上过学堂的,分在丙班,成绩优异者,分在乙班,像那些没有上过学堂的,大字不识一个的,放在丁班。
至于甲班,目前只有三人。
一个是赵虎,一个是陶春,还有一个是陶春的哥哥陶冬。
赵虎就是虎儿,至于为什么姓赵,倒也不是因为其父亲姓赵,而是因为这个姓乃是徐帆赏赐给他的。
在得知徐帆给自己家的儿子赐了姓氏,并且还将自己的儿子安排进青山书院的甲班,虎儿的母亲当天晚上就让赵虎跪在祖宗的令牌前,一边哭着一边嘴里念叨着说是祖坟上冒了青烟。
随着书院的成立,那些原本在城中无所事事的幼儿,也有了自己的事情儿。
青山书院。
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庭院,廊桥,以及楹联匾额等等都是徐帆费劲心思打造的。
这一天是青山书院开学的第一天。
年逾花甲的教书先生名叫齐静,是位古板的老先生。
他走到乙班门口的时候,看到了徐帆,一板一眼的对着徐帆行了个君子礼仪,“草民齐静,拜见大人!”
“先生不必多礼。”徐帆笑着抬抬手:“先生先请。”
齐静话也不多,对着徐帆作揖,起身拿着戒尺便走进了乙班。
紧接着,便听见班级里传来齐静老先生那温和肃穆的声音:“肃静!”
有些孩童似乎被眼前的老先生教过,尤其是在看到老先生手中拿老旧的戒尺,不由得缩了缩脑袋,老老实实的坐在座位上,一句话也不敢说。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