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身兼四镇节度使,功名日盛,李林甫又恐王忠嗣会入朝为相,心忌恨而欲去之。
而王忠嗣多次上言安禄山必反,使得安禄山对王忠嗣怨恨不已,而王忠嗣乃四镇节度使,更是百战百胜,这都让安禄山更是忌惮不已,巴不得立即除去而后快。李林甫和安禄山有了共同目的一拍即合,轮番的向李隆基进谗言,无奈之下,王忠嗣只好固辞兼河东和朔方节度使。
经过这一番被当朝权相李林甫,以及边关重将安禄山打击的王忠嗣感到心寒,也感到了十分的不安。王忠嗣的不安不是对自己,而是对大唐下,圣人已经不是以前那个锐意进取的圣人了,已经变得贪图享受亲人远贤臣的无道昏君了,面对势力愈发庞大野心勃勃的安禄山,王忠嗣不得不未雨绸缪,为大唐尽上一份心意!
王忠嗣以部将哥舒翰为大斗军副使,李光弼为河西兵马使、充赤水军使。哥舒翰父祖本突骑施别部酋长,李光弼父是契丹王楷洛之子。二人皆以勇谋为王忠嗣所寄重。
对于哥舒翰和李光弼这等良将,王忠嗣预感自己在李林甫和安禄山的联手打击下,将可能会被罢黜,于是就提拔了包括李光弼和哥舒翰在内的一批良将,以此期待将来他们能牵制安禄山。
王忠嗣的预感是正确的,只过数月,李隆基欲使王忠嗣攻取石堡城,王忠嗣上奏:“石堡城险固,吐蕃派重兵守卫,现在去攻,必然要伤亡数万人,恐所得不如所失。不如暂且秣兵厉马,等有机会再攻取。”
李隆基听后不高兴,这时将军董延光认为上位的时机到了,就自请将兵攻石堡城,李隆基大赞,就命王忠嗣派兵助战。
王忠嗣不得已奉诏,只是令河源军都督西门庆助之,以区区两万河源军根本达不到董延光的数量,而且西门庆还没有完全按延光的意图行事,这让董延光对王忠嗣怨恨不已。也让李隆基对王忠嗣更加不满。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