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轩参照手机通讯的模式,准备给每十架无人机配一个‘保姆’,这个‘保姆’是一台型的数据终端,负责调节这十架无人机之间的距离,同时发射比单架无人机信号更具有穿透性的高频信号,实现与工厂里那台中央计算机的远距离信号传输。
这样一来,操控的人只需要在控制界面上指定类似飞行速度、高度、目标地点等简单操作,剩下的就可以由计算机自助完成。
其次,叶轩准备对这次设计的无人机进行更深一步的改造。
刘莽拿石头打下一架无人机,让他对机身强度有了新的要求,既要坚固,同时具备抗冲撞的能力,需要设计很好的减震部件,用来保护里面脆弱的电子元件。
四个旋翼的外面要安装防撞外壳,避免叶片受损,同时也能防止高转速的旋叶意外伤人。
航拍功能也要升级,再添加一个热红外摄像头,能更容易捕捉目标。
最后,便是软件系统的升级了。
上次实战的时候,他的动态行为捕捉程序并没有尽善尽美。
这套程序,叶轩开发的时间不长,只在核心代码里面加了对成像画面中像素大超过一定范围的移动物体进行预警的判断。
这就导致很多次有鸟从镜头里飞过、或者风把树梢吹得摇晃时,计算机便自动把摄像头的焦点移了过去,结果出现误牛
所以,这次完善系统的时候,他要把饶身体模型放进去,让计算机做出筛选。
当然,这样的话,光这一项工作的难度就很大了。
因为从不同角度,摄像头拍到的平面轮廓也不同,既对摄像器材的精度要求很高,又要掌握全套的人体动作数据库。
叶轩坐在电脑前弄着设计纲要,一直搞到晚上月上树梢。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