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崔希逸一说不可作战,屋内的所有人,似乎都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都显得极为沮丧。
众人这样的状态,都是因为不能奋身战阵,杀敌以获得功勋。没有战功,将士们何来升阶、赏赐?
这里面,神情最为焦急的,恐怕就非孙诲莫属了。
孙诲带着钻营的心态,以递送邸报为名前去长安。本来已是策划好,他很快就通过也在宫内做宦官的亲属的搭线,结识了赵惠琮。
提到河西军务,孙诲极尽可能地,带着夸耀的语气,讲述了凉州军府管辖的各军伍的强盛。随后,他献计说:河西不仅兵强马壮,更因为崔希逸与吐蕃大相乞力徐,签订了互不侵犯的盟约。只要击发吐蕃,必会立下大功!
孙诲着急,坐在一边的赵惠琮,,却显得很是从容镇定。他之所以有如此底气,是因为他的怀中,带着皇帝李隆基的一道很简约,但也很真实的谕旨。
在长安与孙诲会面之后,赵惠琮出于想要通过战功,而得到皇帝继续赏赐的贪心。不用孙诲多说,他已经在心中盘算得一清二楚,立即就开始“运作”此事。
皇帝李隆基知道战端一开,随后就既有可能是无尽的纷争。
而且,吐蕃是在西域灭掉了大唐的一个属国,并未在靠近大唐关中重地的凉州、陇右一带骚扰。因此,李隆基对于是否与吐蕃立即开战,抱有犹疑态度。
赵惠琮虽然知道不能劝动李隆基,但也还是争取到了一道模棱两可的谕旨:前去实地察看。
头脑精明的赵惠琮,与孙诲说过之后,就定下了矫诏的主意。
反正只要是获胜,就都万事大吉。战胜大敌,怎么可能没有恩赏呢?
场面沉寂得压抑,孙诲不敢首先开口,只得连连以眼神示意赵惠琮。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