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7章:温柔乡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宋通听罢,心中疑惑:若是释放俘虏的蕃兵,按照公文来往所需的日程来算,单程再快的话,也需要五六天。一来一回的话,就需要十天出头。这还是特别紧急的军报,所需的时间。一般的牒文,不可能有这个速度的。

现在距离凉州军府,呈请释放蕃兵俘虏的公牒发出时间,不过十余日。按照牒报的等级来看,时间肯定是不够的。

既然不是这个信息,但崔希逸又是满脸笑容,是为什么呢?

既然一时没有猜出,宋通只好笑着拱手问道:“大使,何事如此开心?”

崔希逸见宋通疑惑,也并不直接解惑。

他先笑着说“朝廷派人来慰问”,再又念出一首诗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听到这首王维的诗作,宋通猛然想起:按照史书记载,王维于今年前来河西劳军慰问。

当然,史书里的所谓慰问很是潦草,甚至带有斥责的意味——李隆基赏赐崔希逸几只金酒壶,其中一只的壶底,镌刻着金城公主的字样。和亲吐蕃的金城公主,此时仍然生活在逻些。

这就表明,李隆基对于崔希逸没能查问明白,就贸然听从了赵惠琮的矫诏而出兵蕃地。即便获胜,也因为双方日后必然发生连续的征战而不满。

但是,现在不一样啦!

崔希逸率兵进攻吐蕃,不禁将赵惠琮矫诏的事实立刻查明呈报了朝廷,更还获得了连续的大胜!而且,又还继续向朝廷申明随后的意图,希望在朝廷的认可与支持下,一举解决与吐蕃的相处问题。

虽然朝廷内部因为多种意见的纷争,暂时仍没有明确答复。但此时派王维前来,已经不是史书记载的质问,而是真切地慰问。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