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虽说老太太急着回汴京,但还是耽搁了几日,毕竟大老太太出殡的路上遇到劫匪,惊扰了大老太太太太亡灵,算命的又说最近几日不宜下葬,待盛维请了和尚给大老太太念了几天经文之后,才又重新召集族人和仆役,将老太太的灵柩安葬到祖坟,这一次倒是顺顺利利,没出什么岔子。
巧的是,朝堂封赏的折子终于下来了,但却不是以圣旨下发,而是兵部文书下发,全旭被调回汴京是意料之中,但却没有明确职责,只说在殿前司听用,回去之后另有任命。
不过,全旭在汴京还有其他人脉,兵部文书到达应天府的当天,消息就传了过来,老太太不愧是老而弥坚,这政治敏感度果然很敏锐,京中果然出事了,连汴京百姓都知道,官家近日身体不适,邕王已经逐渐行使监国的职权,明张目胆的拉拢武官,安插亲信,倒也不至于就把全旭的功劳给漂没了,只是可能没那么快。
既然如此,全旭倒也不必着急回京,况且盛淑兰的身子,也不适合陆路奔波,没法与老太太同路,虽然盛淑兰想要留在老家给祖母守灵,但毕竟自己怀有身孕,祠堂重地也不便进入,即便是尽孝,也只能是给老太太抄写经文祈福,在哪里都一样,留在宥阳,反而诸多不便。
说来也巧,出行的日子,恰好就是十月十六,刚刚过了下元节,京东西路送发解的学子入京赶考,之所以要去这么早,并非是时间来不及,这个年代,科举考试之前,还有投卷一说,提前把举子送到汴京,也是方便他们往达官贵人门下投卷,以打响自己的名声。
每逢科考,大宋十五路举子纷纷进京,更有各路大儒开堂讲课,若是留在家中闭门造车,反而是下下之选,况且读书人尚有游学一说,早早去了汴京,远离家乡,既增长了见识,又不耽误科考,倒是京东西路转运使上任来的一个善举。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