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欲求正等觉菩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菩提心的藏音是“蒋秋森”。“蒋”是扫除,“秋”是拥有,“森”是心。“蒋秋森”的意思是:为了天下所有的众生,远离所有的痛苦,获得正等觉佛果位。《现观庄严论》中提到:“发心乃为利他故,欲求正等觉菩提故。”

如果没有菩提心,不管虔诚心、出离心有多强,个人的修为还是会和自私的念头混在一起,所以不会变成成佛的因。有了菩提心,即使只做了一点点的功德,例如只是一句短短的六字大明咒,或是一个简单的佛号,都将转为成就无上菩提的来源。当修行功课圆满后,将一切所做的善事回向给众生,将会变成无量的功德。

西藏有句话:“生起菩提心比发菩提心更重要。”发菩提心是指刻意地在心中发愿。这种偶尔想想的菩提心,可能随着种种因缘的聚合而忘失,不能在心中扎根。但是,先发菩提心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发菩提心就不会有生起菩提心。而生起菩提心是指能够自然生起菩提心,能长时间存在心中,不会因为因缘的改变而忘失或退转,且能不断增长,并付诸行动。这也是祈愿文中“菩提心为至妙宝,未生起者愿即生,已生慎勿令退失,并愿增上善无尽”的意思。倘若菩提心不够稳固,那么面对众生、面对现实的挫折时,就会退缩。

如果自己尚未生起菩提心,希望能让它在自心中产生;如果你已拥有菩提心,应该让它永恒稳固地存在心中,且让它愈来愈往上增长。

菩提心因个人心量的大小,可分为三种不同的发心:一般胆量者的发心,中胆量者的发心,大胆量者的发心。

一般胆量者的发心,称为国王式的发心。一个人想当国王,会想方设法先凝聚大众的力量,让很多人在他的领导之下为他服务,并靠着这群人的强大力量去消灭不利于自己建立政权的因素,成为国王;因为拥有了国王的地位,他才能以自己的权势给予百姓大环境,实现国泰民安。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以增强自己的能力为主,当拥有强大的权力后再来利益大众,这种心态称为国王式的发心。换句话说,在自己未成佛之前,我们会想:“我要度尽所有的众生,但是,如果我自己没有成佛,连自己都无法调伏、都救不了,那么要调伏众生、利益众生就会有困难。”所以,有这样想法的人,会希望自己先成菩萨、先成佛,等到成佛之后,有足够的能力调伏利益众生时,才去度众生。这是第一种心态,又称为下士道的发心。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