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两百四十五章 挥舞锄头挖人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无论在什么时候,人才都是第一资源。

若非郭石柱麾下的泥瓦匠不足,张涯也不会推后实施村民们的新宅,而去先营造木工坊的附属住宅区。

郭石柱等二十来人,辛勤劳作了小半年,虽弄好了这些附属住宅,但标准些的木工坊只完工了七成。

开春之后,要继续营造。

但为了记述方便,张涯给其取个名号——利民。

等‘利民工坊’正式开业,随着主打品、推锄产能的提升,他麾下的这些铁匠、木匠,很快就会捉襟见肘。

到那时候,小批量制作三轮车的,都可能破不开人手。高附加值的镔铁短刀亦要停产,更无从涉及制作爆米花机。

为了补充专业人手,张涯都会找机会‘挥锄头’,挖些官府手中的人才,提升利民工坊的生产能力。

此时,包拯主动说帮衬一二,他岂能拒绝这个机会。

“包太守!批量制作此物,需好手艺匠人。”

凝视着包拯,张涯严肃说道,“州府若能请来京城之巧匠……其效更佳!亦能加快造币机的研发,晚生独自进行,耗费时间太长。”

挖人才,挖官府的人才,当然要有‘冠冕堂皇’的理由。

爆米花机的产量或许很大,但单件利润不高,分量肯定不够。然则,这个水力造币机,对包拯来说,可是个大杀器。

《新币条陈》中,张涯都没敢多说,只是声称:粗算水头落差、利用流速,造币机若试制成功,单台每日可造三千枚。

就算都是面值五元的新币,一天下来就是‘旧钱’一百五十贯!土坝汇水若能利用两百日,就是‘旧钱’三万贯。

以川口坝当参考,这种规模的土坝,耗资万贯以上、万五以下。生产面值最小的新币,每年的利润也能建两座土坝。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