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二十六章 答案在你心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歌笑道:“呵呵,原来兰姐姐,也承认,有文化的人,也有假的隐士呀?那没文化的人中间岂不是也藏着真隐士了?”

兰笑道:“起中国的隐士,似乎陶渊明当排第一,就像元曲里的:“……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阮瑀。”

歌笑道:“就连一向看不起隐士的鲁迅先生也“陶渊明先生是我们中国赫赫有名的大隐”。但我却不以为然。陶翁二十多岁时开始出仕,之后时仕时隐,隐隐仕仕,且做的都是些官。四十一岁(按当时年龄计算已经算是老年了)时还出任彭泽县的县令,想想还是不爽,于是谢任,自此彻底归隐田园。做官做到老年才归隐,能算得上第一隐士吗?陶翁有如此美名,皆源于他那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及《归去来辞》太有名了。”

兰笑道:“另一位有些名气的隐士是宋代的林逋。林先生倒是未曾做过官,当然他是不屑做官,一个人在杭州的孤山上种梅养鹤。揽清风赏明月,宠“梅妻”护“鹤子”,水清浅处疏影横斜,月黄昏时暗香浮动。观庭前花开花落,看外云卷云舒,活脱脱一个神仙。只可惜他隐的不是地方,隐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杭州,能隐得住吗?越隐名气越大,越隐拜访的人越多,最后连皇帝都知道了他,在他死后,赠给他个谥号“和靖先生”,试想,有哪个隐士能像林先生“隐”得这样轰动?”

孟昶笑道:“隐士大都先仕而后隐,不然百姓一个,已落至尘埃,何须去隐?但凡做隐士的男缺初没有不想“仕”的,因为“仕”在当时是体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想当年姜老太公,七八十了还没有放弃这个追求,提溜个渔附渭水边琢磨事。还别,最终还真“钓”出了一番功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sisiread.com

(>人<;)